编者按
九十载芳华正茂,九秩征程初心如磐。恰逢桂林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校团委特别推出“青春的故事”系列,对话多位投身西部计划的优秀校友,聆听他们从校园课堂到西部热土的成长与蜕变,记录他们克服困难、服务人民、实现价值的动人故事。
他们以医者誓言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着人生的壮丽篇章。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前沿、乡村振兴的一线、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处处闪耀着桂医青年无私奉献、勇担使命的身影。
谨以此系列访谈,致敬所有服务西部的志愿者,并激励更多桂医学子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
奔赴西部的青春——在茉莉香中扎根与绽放
个人介绍:朱芳萍,中共党员,专业:临床药学。2025年加入西部计划,服务地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镇龙乡,服务专项为服务乡村建设。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奔赴西部之前,我参加了为期数日的志愿者培训。课堂上,老师们的每一句叮嘱都沉甸甸的,浸满了多年的牵挂与殷切的期望;小组交流时,每一位同伴的眼神都清澈而炽热,闪烁着理想的光晕与坚定的回应。
那一刻,我们虽来自四面八方,却共享同一种心跳。
尤其在讨论“如何在基层做好一名优秀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时,我逐渐意识到:所谓志愿,不只是浪漫的远行,更是将日复一日的细微行动,沉淀成改变与生长的土壤。
我们承担的,或许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一定是一份温暖的陪伴、一次真诚的连接、一簇哪怕微弱却始终不灭的星火。
图为研讨会上作为小组代表发言
于是,迎着晨光,我真正出发了。
图为出征仪式拍照留念
车轮向南,风景渐深。城市的轮廓被群山与田野温柔地接替,我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呼吸——沉重,却充满生机。
我知道我不只是去一个地方,而是去成为一种声音、一双手、一盏灯。或许前路会有荆棘与迷茫,但那些培训中的誓言、那些同伴眼中的光、那份心底燃烧的信念,都将是我未来日子里最坚硬的铠甲。
青春不该只是绽放在霓虹之间,它更应扎根于泥土之中。
而我,已经准备好了。
微风带来茉莉花香
我的服务地,是广西横州市镇龙乡。
初抵横州时,恰逢茉莉盛放之季。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迂回前行,于日暮时分驶入一片被霞光浸染的翠色腹地。忽见远山层叠之间,浮起连绵不绝的“云朵”——那不是云,是万亩茉莉正静静绽放,如雪落绿野,温柔如梦境。
我忍不住摇下车窗,顷刻间,清沁的甜香裹挟着山间晚风涌入胸膛。后来才知晓,七八月的横州,是茉莉的天下。上万亩花田同时苏醒,连吹过田埂的风,都仿佛被酿成了蜜。
这,就是横州赠予我的初相逢——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呼吸记住的故乡。
而真正的生活,却在花香之外徐徐展开……
如今再闻茉莉香,它于我,不再只是风物的诗意,更是一种扎根的温度。
它让我相信,有些选择,纵如萤火微弱,也能照亮一条与土地相连的路。而这缕萦绕一生的香气,早已成为我青春中,最清澈而深沉的印记。
图为晚霞中的茉莉花田
基层工作要闯“三关”
如果想要快速熟悉基层工作,党政办是不二之选。初来乍到,我被安排在党政办工作学习。
刚到镇龙乡,我就被“语言关”难住了。
有一天,主任和同事们都去处理事务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刚好有群众来办理事务,他们试图用本地方言跟我交流,可是一句都听不懂的我只能焦急不安的一个劲的回复:“非常抱歉,您先稍微坐一下,过会我们主任来帮您解决”。
事后,我感到非常的沮丧,跟主任说“主任,我完全听不懂这的方言,好焦虑啊”,主任安慰我说“没关系,以后你多跟群众接触,肯定能听懂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主动要求多跑基层、多参与村民走访。起初,我依然要靠同事帮忙“翻译”,每次交流都磕磕绊绊。但我没有退缩,一边听一边学,对照语境反复琢磨。渐渐地,那些原本陌生的音调和用语,变得越来越清晰。
除此之外,我还需要面对“虫子关”。
镇龙乡的小虫子随处可见,尤其是他们称之为“山蚊子”的一种非常细小的蚊子,被这种蚊子叮咬之后,又痛又痒,我也未能幸免。所幸这里的同事都很好,给我支了很多妙招,让我免受这“山蚊子”叮咬之苦,顺利通过了这恼人的“虫子关”。
最后,是“业务关”。
从未接触过基层工作的我,第一次跟着同事下村,看着他们在积极的交流工作、探讨业务,我在旁边显得格格不入,面对不熟悉的业务,有着深深的无力感,看到了我的局促无措,驻村第一书记给我倒了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鼓励我说“别担心,大家都是从不会到会,以后会做得更好的”。
这番话像一粒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发了芽。从那以后,我主动申请参与各类会议和台账整理,哪怕最初只能负责记录和旁听。我利用晚上时间自学政策文件,把不懂的地方一一记下,第二天再向同事请教。渐渐地,那些曾经陌生的流程与步骤……开始在我脑中逐渐清晰。
在这个充满茉莉花香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包容与爱意,让我不再紧张焦虑,而是更专注基层工作,服务乡村建设。
那一刻,茶香仿佛又一次飘来。而我终于明白,所谓的“过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抵达,而是在每一次不敢放弃的尝试中,悄悄成长为了自己未曾想象过的样子。
图为下村参加业务培训
高温抵不住热情
在基孔肯雅热防控的攻坚时期,镇龙乡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我们与群众一起对社区及周边区域组织了彻底的大扫除,并重点推进蚊虫孳生地的清理与消杀工作。
那天上午,烈日当空,天气异常闷热,但大家的干劲却丝毫未减。清扫落叶的唰唰声、铁锹铲除杂草的咔嚓声、加上消毒喷雾器持续而沉稳的嗡鸣,仿佛奏响了一曲铿锵有力的防疫交响乐。汗水不断从额头和脸颊滚落,在灼热的水泥地上溅开一朵又一朵深色的印记,但没有人抱怨,更无人停歇——有人俯身徒手清理排水沟中堆积的腐叶,有人踮起脚细心清除空调外机中的积水,还有人认真翻查每一处盆栽底盘,绝不放过任何可能孳生蚊虫的死角。
对我这个刚来没多久的“新手”来说,很多活都是第一次干。一开始甚至分不清哪些植物容易积水、哪些容器需要重点处理。幸好乡里几位老同志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你看,这种旧轮胎底下最容易藏蚊子”。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着经年累积的“乡土智慧”。而我一边学、一边做,把要点记在心里,也渐渐摸出了门道。
当32℃的高温遇见100℃的热情,当科学的防蚊方法融入接地气的乡土经验,这场爱国卫生运动就不再是简单的清扫劳动,而成了一幅群策群力、防患未然的生动图景。它既包含着我们对健康的坚守,也写下了我与这片土地、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深的联结。
图为与群众一起清扫路边落叶
一次西部行,一生志愿情。
当青春的枝桠伸向广袤的乡野,遇见泥土的厚重、雨露的沁润与阳光的召唤,便在这一场山与海的相逢中,悄然扎下坚韧的根系。
我们或许只是萤火微光,却愿以绵薄之力,在每一个需要光的角落静静闪烁;我们或许只是短暂绽放,却始终相信,每一片花瓣飘落,都将沉入土壤,默默孕育下一个春天。
岁月终将见证:等枝桠成树,等荒原成繁花,等田埂跃为通途,等茉莉的芬芳随风洒遍神州。到那时,这片深情的土地,一定会记得所有曾为它奔跑、为它弯腰、为它热泪盈眶的青年——因为志愿者的情怀,从来不是一段时光,而是一场永恒的传递;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首未完成的诗。
枝桠始终向阳而生,繁花终究因爱绽放。
愿每一个选择西部的你,都能在风雨与耕耘中,触摸大地的脉搏,听见远方的回响——并在泥土的芬芳里,遇见更辽阔、更坚韧、更明亮的自己。
(文、图/朱芳萍提供)
上一条: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曾小云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下一条:我校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喜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