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成功为一名合并重度胸腰椎畸形老年女性患者实施了一项高风险微创手术。
“那这个手术风险有多高咧?”
首先,手术名称就有这么长:“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囊切除+胆道镜检查取石+胆总管一期修补成形术”。
另外,该患者体重仅有28公斤,胸腰椎重度畸形,风险非常高。由于患者胸腹部畸形扭曲,肚子像折刀样关起来,进行腹部微创手术就像山洞探险,外科手术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操作,一旦出现手术出血等情况抢救止血极其困难。
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联合麻醉科、SICU等相关科室克服重重困难,融合腹腔镜微创技术+ ERAS(加速康复外科)快速康复理念,成功解决了困扰老太太多年的顽疾,这标志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在微创手术方面又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患者朱老太今年70岁,患有胆总管及胆囊结石多年,而胆绞痛、胆管炎反复发作导致朱老太苦不堪言、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但是祸不单行,大约5年前干农活时腰背部受到撞击、因家境困难,又延误了治疗,朱老太逐渐出现驼背侧弯畸形,且日趋严重,而可恶的胆绞痛、胆管炎发作仍不期而至。
家属陪同朱老太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均被告知麻醉、手术风险大,无法保证围手术期安全、不宜手术治疗,无奈之下,于是慕名前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
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陈谦召集本科室、麻醉科及外科ICU专家一起参加术前讨论,仔细分析了患者病情,考虑到患者状况差,营养不良,体重仅有28kg,而胆管炎随时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早期实施较好,但这意味着患者术前无充分时间营养支持等处理,由此也增加了患者麻醉手术及恢复风险。
术前讨论对患者手术体位、麻醉插管深度、手术各项步骤细节、甚至具体呼吸机参数调节等都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排,最终决定由喻亚群主任医师手术团队为她实施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囊切除+胆道镜检查取石+胆总管一期修补成形术,该手术只需在她的腹部打4个0.5 至1.0 厘米的小孔。

胸腹部畸形扭曲,进行腹部微创手术就像山洞探险
看起来过程简单,但该手术属高风险的大型手术,实施该手术需要麻醉、护理、手术医师各方面的无缝衔接密切配合,患者心肺肝等内脏局限于狭小空间,麻醉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也都存在极大风险。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取得了患者及家属充分配合后,手术在麻醉科蒋奕红主任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和陈谦的指导下,主任医师喻亚群主刀,并在副主任医师刘凌云等手术团队成员配合下克服重重困难,凭着娴熟的技术最大程度降低了风险,顺利完成。

手术用时2个小时,出血仅约 5 毫升,为进一步减少患者并发症、术后护理及经济等负担,胆总管予一期修补成形,腹部仅留有腹腔引流管一根;而考虑患者胸腰椎重度畸形、胸腔容积小,术后送外科ICU 观察处理,经 SICU 医护人员精心处理,术后当晚就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早上转入肝胆胰外科普通病房,并充分结合 ERAS 理念,即行康复理疗,术后第二天朱老太就下床活动、进食低脂半流食物了。
换药时,朱老太及家属看到腹部仅有几个微小的伤口,感到特别满意,对医护人员的高超技术连连称赞。术后2 天就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1周朱老太就顺利康复出院了。
据介绍,胆石症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及多发病,而桂北地区尤为常见。
现肝胆胰外科胆石症年住院手术病例占比达60%以上,多年来该科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胆管取石、T管引流或胆管一期修补成形等手术,该项技术成熟、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病人恢复快、痛苦轻,预后良好,已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及社会效益。
目前,肝胆胰外科二次或多次胆道术后复发性结石病人增多,绝大部分也能得到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

朱老太康复出院
腹腔镜微创手术不仅减少患者痛苦,亦契合目前国内外倡导的ERAS 理念。而与麻醉科、SICU 等医护团队的密切协作、完美配合,病人处理流程又有了ERAS理念加持,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发展更上一层楼。
(文/刘凌云、支荣 图/肝胆胰外科 审核/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