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桂林医学院学生工作部组织师生在临桂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409会议室,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活动之第十五讲。我校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学生工作部人员、专兼职辅导员、学生代表参加学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培永领学《从新中国70年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陈培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的发展历程,从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他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李江静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何以深入人心?》的授课,她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两个方面进行讲读,并围绕"一带一路"能够一呼百应的历史原因、价值原因、现实原因三个原因进行深入讲解,她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践行了和平合作包容共的价值理念、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合作的呼声。"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让相关国家在受尊重中受益,并赢得了沿线国家的广泛赞同和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慎萧作了题为《稳中求进,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势》的讲授,她从"十九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哪些重大判断、十九大之后我国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势"三大方面内容进行深入解析,她表明只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就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文/唐娅琳、潘轶群 图/石小静 审核/朱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