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权点简介

【来源:学位授权点简介 | 发布日期:2022-12-30 】

药学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药学院始终秉承“弘德善医”校训和“仁爱务实,精药济民”院训,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于2018年获批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生。学位点设有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5个专业,至今已培养药学硕士研究生62人,毕业8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道德素养,掌握药学领域内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开展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科学思维、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下学习和生活;药学硕士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良好。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及药学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人才培养需求,设置课程教学。

1、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

按照药学一级学科核心课程指南,开设了《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化学专论》等专业核心课程,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加强了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了探究式、论文式、答辩式等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能将药学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分析能力和发展潜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合作、交流、协同的能力。

2、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理论课按每18学时1学分计,实验课按每36学时1学分计。课程22.5学分,必修课程19.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基础课4.5学分,专业课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选修课程3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不少于1个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个学分。在学期间,硕士生应参加学校、二级学院及教研室组织的研讨会及其他学术活动,学术讲座选听不少于20次,达到要求者计2学分。

毕业总学分的最低限额为30.5学分,其中必修课19.5学分,选修课3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专业实践2学分,科研实践2学分,其他实践2学分。取得以上学分、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其次建立了教学信息员反馈、课堂教学评价、考试检查和课程教学改革等制度,加强了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保证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分为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其他实践。教学实践通过让学生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设计、辅导答疑、课堂讨论等,来提升研究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包括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科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实验技能。科研实践和其他实践则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文献汇报、学术讲座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等,使其了解国内外的科研动态,提升其研能力及学术交流的能力等。

(四)师资队伍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正高职称29人(42.03%),副高职称22人(31.88%),年龄均小于60周岁,45岁以下教师55人(79.7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1人(88.41%)。2021年药学院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共计31人,其中药物化学导师9人,药剂学导师5人,药生学导师5人,药物分析学导师4人,药理学导师8人。

(五)科研情况

2021年获得纵向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5项,获得的资助经费合计372.00万元。2021年发表学术论文63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八桂学者团队、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等9个优质科研教学团队和平台。

药学院在学校的东城校区和临桂校区均有独立的教学楼,用于教学、科研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10000 m2,近3年共投资近1000万元用于购置科研仪器设备,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70余台(套)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综合热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蛋白分析系统、PCR仪、透射电镜等,已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及实验条件。

 

药学专业学位授权点简介

作为西南地区较早独立设置药学学科的院校,我校于1976年开始药学教育,并始终秉承“弘德善医”校训和“仁爱务实,精药济民”院训,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致力于为生物医药产业培养“懂医精药”的高级药学人才。我院于2014年获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至今已培养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409人,毕业250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药物研发与转化和临床药学与应用领域的应用型高水平专门人才。

1.临床药学及应用方向面向在药物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在临床药学及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水平专门人才。

2.药物研发与转化方向面向新药研发、药物成果转化及药物的生产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在药物研发与转化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水平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下学习和生活;药学专业硕士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良好。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及药学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人才培养需求,设置课程教学。

1、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

按照药学一级学科核心课程指南,开设了《高等药物化学》、《药剂学专论》等专业核心课程,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所有课程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加强了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了探究式、论文式、答辩式等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理论课按每18学时1学分计,实验课按每36学时1学分计。课程22.5学分,必修课程19.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基础课4.5学分,专业课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选修课程3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不少于1个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个学分。在学期间,硕士生应参加学校、二级学院及教研室组织的研讨会及其他学术活动,学术讲座选听不少于20次,达到要求者计2学分。

毕业总学分的最低限额为30.5学分,其中必修课19.5学分,选修课3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专业实践2学分,科研实践2学分,其他实践2学分。取得以上学分、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其次建立了教学信息员反馈、课堂教学评价、考试检查和课程教学改革等制度,加强了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保证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三)学术训练

专业实践与课题研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在校外或国外(境外)完成。专业实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各专业领域应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实习条件积极探索各自的专业实践方式。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可采取实践基地与参与导师应用型课题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以实践基地实习为主的专业实践。本学位授权点目前已建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深圳市佳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个稳定的实践基地,并有12家药学相关的实践单位,分布在8个医院、8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及4个企业,满足了培养学生适应行业需求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四)师资队伍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正高职称29人(42.03%),副高职称22人(31.88%),年龄均小于60周岁,45岁以下教师55人(79.7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1人(88.41%)。现有行业教师65人,其中正高职称38人(58.46%),副高职称26人(40.00%),年龄均小于60周岁,45岁以下教师61人(93.8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66.15%)。2021年药学院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共计85人,其中临床药学及应用方向导师18人,药物研发与转化方向导师77人。

(五)教学科研情况

2021年获得纵向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5项,获得的资助经费合计372.00万元。2021年发表学术论文63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八桂学者团队、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等9个优质科研教学团队和平台。

药学院在学校的东城校区和临桂校区均有独立的教学楼,用于教学、科研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10000 m2,近3年共投资近1000万元用于购置科研仪器设备,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70余台(套)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综合热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蛋白分析系统、PCR仪、

(六)服务贡献

药学学科强调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研发,基于此,我们依托学科科研力量,注重加速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了一系列专利、工艺研究和新药的成功转让。未来我们将通过广西知识产权转化平台、双创大赛、互联网+大赛以及全国医药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使得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得以充分宣传,又通过与企业的深度接洽与融合寻找更多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助力更多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成果实现转化。

积极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交流,分别与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冠勤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项目合作和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效提升生物医药科技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实现企业和高校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汇聚和快速发展,从而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依托研究生会,药学院积极开展“医路随行”研究生志愿者协会、“红色阵营”社团等面向学校、社区、贫困县开展送医送药、“防艾”宣传、抗疫和扶贫宣传等,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每年培养约80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服务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环节,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众多药学人才。